糖尿病分類

糖尿病是一種多樣性的症侯群
糖尿病雖然其基本表現都以高血糖為主
但致病原因各異

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

除了一般熟悉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外
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的存在事實
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一般都很年輕(30-35歲以內)瘦削
(
身體質量指數在19以下)
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毒物質(例如氰化物
)
造成了病人胰臟纖維鈣化

胰島破壞因而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常需注射大量胰島素
但極少發生酮酸中毒
迄今台灣尚未出現這樣子的糖尿病例

萄糖耐受不良是種介乎完全正常模葡萄糖耐受性及糖尿病的特殊狀況
萄糖耐受不良本質上也十分的多樣化
日後發展可以過渡到糖尿病(每年15%)
也可能回歸<正常>(每年
1%)
甚或持續不變仍是萄糖耐受不良 (大約3/4的萄糖耐受不良糖尿病人
)
萄糖耐受不良沒有症狀

糖尿病人極少出現視網膜病變
但大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的���率仍高出正常人而與糖尿病患相似

糖尿病診斷標準

目前診斷糖尿病
主要依據血糖質高低來判斷
通用的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
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
正常(無懷孕)成人空腹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簡稱血糖)<115 mg/dl
飯後兩小時血糖是
<140 mg/dl
若出現下列的情況

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隨時測得的血糖
(
無論空腹與否的所謂隨機血糖)200mg/dl或以上
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
(
包括多喝、多尿、多吃、體重下降等症狀

空腹靜脈血糖有兩次 是140mg/dl或以上

空腹靜脈血糖 <140mg/dl
但給予口服75公克葡萄糖(葡萄糖耐量試驗
)
2
小時的靜脈血糖 是200mg/dl或以上

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可判定是糖尿病

至於一些糖尿病人給予口服75公克葡萄糖(葡萄糖耐量試驗)
2
小時的靜脈血糖介於140200mg/dl
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
就可說是葡萄糖耐受不良

至於婦女在懷孕時第一次發現糖尿病
分娩後又恢復正常耐糖狀態的
稱作妊娠性糖尿病
近年來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
婦女在懷孕24-28週時
做妊娠性糖尿病篩檢
初步檢查糖尿病不必空腹
在喝過50公克葡萄糖沖成的糖水後一小時驗血
如果血漿糖質超過140mg/dl
就應該進一步進行100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

此時孕婦在空腹及喝糖水後每隔一小時抽血一次
前後共三小時
如果四項血糖質中有二項超過判定標準確
(0123小時值分別是
105,190,165,145 mg/dl)
就可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

妊娠性糖尿病病人產後六週至三個月內
應該重新驗血(75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
確定自己的耐糖狀態分類

所以葡萄糖耐量試驗並不是診斷糖尿病的必要手段
實施的時機不外乎
(1)
空腹或隨機血糖不足以診斷糖尿病
(2)
懷孕期間或分娩後用來確定妊娠性糖尿病診斷定
(3)
用來診斷葡萄糖耐受不良。

糖尿病流行病學

台灣地區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流行病學

依據糖尿病學會年輕糖尿病調查登錄教育小組
針對台北市30歲以下居民(含設籍台北市及發病時居住台北市者)
所作的糖尿病回溯性調查

顯示在1984-1989年間
年輕台北市民
每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1.5/100,000
雖然1986年略為突出

但並未到達<流行>程度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中男女兩性比例接近
發病率以青春期前後最為多見
若依1.5/100,000的發生率推算
在台灣地區1,151餘萬
台北市140萬三十歲以下人口中
每年約可見到17321位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例
我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之發生率與亞洲各國相當
僅是白種人的1/15-1/30
由於國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較少

因此臨床上98%以上的糖尿病患都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糖尿病自我治療小妙方】

減少脂肪攝取量

多吃纖維食物
喝藤柳茶 幫助改善體質 穩定血糖 (個人喝了四個多月 效果很好)
使用代糖
謹慎使用果糖
提防甜味劑中的熱量
少量多餐
限制酒精用量 每週不喝超過60c.c.的烈酒
將酒精視為脂肪
減重
定期運動
快速步行
勿從事舉重或需要用力推拉的運動
照顧牙齒,維護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牙齒,使用牙線
配戴咬合適當的假牙
減輕生活壓力
放鬆身體
定期驗血
使用成藥應請教醫生
血糖過低或太高都要請教醫生
受傷時必須送醫治療

來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826015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雅然 的頭像
    黃雅然

    fernand58的部落格

    黃雅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