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種類
糖尿病是一種糖類代謝的毛病,而導致血糖持續偏高的狀態。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能正常的轉換攝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變成葡萄糖,並為細胞所利用主要能量來源。但這一個過程需要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幫忙,如果,人體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或組織無法利用這些胰島素時,將導致血糖上升,而產生糖尿病,糖尿病有好幾種,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糖尿病
(1)非胰導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皆屬於此型的糖尿病,約佔95 %其主要的成因之一,乃病人體內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作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 尿病多產生在40歲以上的病人,而且很多人體重過重,臨床上也沒什麼症狀如透過透過飲食及運動去減輕體重,則有助血糖的下降。但有些糖尿病患還需要藥物或胰島素的治療
(2)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僅佔所有糖尿病少部份,約為5 %非胰島素依賴型來得的少見。其糖尿病發生在年輕人及小孩生上。主要成因乃人體胰臟無法產生胰島素。而病人需終生接受胰島素治療
以上兩型糖尿病皆有可能導致腎病變,而以胰島素依賴型又更容易產生末期腎臟病。約有40 %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在50歲之前發生末期腎臟病,甚至有些人在30歲之前。但也有些人種的末期腎臟病,大部分源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國內目前並無有關糖尿病與腎病變的確實數據,所以真實情形如何,並��清楚
腎臟病變過程
我們的腎臟就像特殊的下水道系統,有無數的小管線連接著許多過濾器,這些小管線就是我們腎臟內的小血管,過濾器就是我們的腎絲球,當血液經過腎臟內的小血管和腎絲球時,把一些有用的物質保留,一些無用或過多的物質連同部分有用的物質會過濾出去,到達下水道,有用的物質再經由再吸收作用回收到血液,無用的物質則排出體外
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發生在腎絲球部份,在糖尿病初期,當腎絲球開始有病變時,血中一些有用的蛋白質會漏出至小便裡去,我們可利用此一現像得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當進行至較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器壞了,無法清理如尿素,及肌酸干類的身體中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肌酸干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一般而言,臨床症狀大約要到腎功能減退至25 %以下才會表現出來
整個腎病變的併病程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 血液流經腎臟和腎絲球的量增加,稱為高過濾期,腎臟大於正常。有一些人一直停留在本期,而某些人在幾年後進行至第二期
第二期: 腎絲球過濾率仍為維持在正常值之上,但腎絲球開始產生細微損傷。少量的白蛋白會流失到小便裡,稱做微白蛋白尿,早期時,這種微白蛋白尿的現象可以時有時無,但當流失量由每分鐘20毫克到200毫克時(正常人每分鐘只有少於5毫克白蛋白從尿中流失),此一現象將很大可能會持續存在。要偵測尿中微白蛋白需做特別檢查,不是一般市售的小便試紙可以偵測得到。如果糖尿病人能控制血壓及血糖在良好的範圍內,不論是胰島素依賴型或非依賴型都可能停留在本期數年之久
第三期: 當尿中白蛋白流失率大於每分鐘200毫克時,用一般的尿液試紙即可偵測到,故本期又稱試紙蛋白尿陽性,或臨床白蛋白尿期,正式進入糖尿病腎病變期。這時有一些病人會產生高血壓,進而對腎絲球產生傷害。然後腎臟逐漸的失去過濾廢物的能力,而造成血中尿素氮及肌酸干的上升。二類的糖尿病病患亦可能停留在本期數年之久
第四期: 本期又稱做進階性臨床腎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低於每分鐘75ml,並有大量的蛋白尿。高血壓幾乎發生在所有病人身上,肌酸干及血中尿素氮上升更多
第五期: 在本期,病患進入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低於每分鐘10ml,腎衰竭的症狀產生
上述各期的變化是大多數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演變成末期腎臟病變的過程,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而言,從第一期進行至第四期平均約需17年的時間,而至末期腎病變平均約需23年,如果病人的高血壓未加以適當控制時,整個過程可縮短為5至10年。如果超過25年以上仍無產生尿蛋白者,則發生腎臟病的機會則相對降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較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少進行至第四期或第五期。不管如何,因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較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人數多,在末期腎病變的糖尿病病人中,約百分之六十是非胰島素依賴型
高血壓對糖尿病腎病變之影響
高血壓乃導致糖尿病腎病變主要問題之一,若有家族史或病患本身發生高血壓,則會增加及加速糖尿病腎病變的產生。高血壓的定義是血壓的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
高血壓與糖尿病腎病變可能互有因果關係。一方面高血壓會導致腎病變,而當腎功能變壞時,會反過頭更提升血壓。如此一來形成一惡性循環,所以在糖尿病病患中,要經常注意血壓,輕微的高血壓,就應及早治療
日本近幾年在糖尿病的預防與改善上,對於中國的中草藥醫學相當重視,其中可促進胰島素正常分泌與吸收的藤柳茶,在日本頗為盛行
以下文章來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824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