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中有糖,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應該含糖的,食物在進入人體後,經由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後,就會進入血液循環中,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會上升,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感應到此訊息後,位於胰臟的beta細胞就會分泌遺島素,讓血液中的血糖能夠順利的轉化成如蛋白質、脂肪、肝醣等大分子的營養素,進入人體組織後儲存起來,在一連串的消化代謝後的水分及水溶性代謝廢棄物,在進入準備排出體外的泌尿系統後,是不會有葡萄糖的存在,而尿液中會殘留糖份,代表遺島素的分泌或作用不完全,導致糖份在消化代謝後不能獲得充分的吸收利用,才會由尿液中排出,因此遺島素不能充分發揮生理作用及分泌量不足是糖尿病發生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可分為先天性的「遺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簡稱「第一型糖尿病」,及後天性的「非遺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簡稱「第二型糖尿病」,95%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而超過一半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是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的,第一型糖尿病患多會在幼年發病,患者大多因為無法分泌遺島素,因此僅能依賴注射遺島素來達到生理正常代謝的維持,第二型糖尿病多在中晚年發病,除了遺傳基因外,肥胖、飲食、壓力、生活習慣等,都與發病與否及時間點有關,例如規律的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種、忌吃甜食、充足的睡眠...,即使有糖尿病的遺傳基因,也可能終生不發病,或者延後發病時間,即使發病了,血糖也很容易控制;相反的,愛吃甜食、不愛運動、肥胖、菸酒不忌、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在加上遺傳因素,第二型糖尿病還是可能三十幾歲就來報到,如果生活習慣依然不調整,血糖值也會很難控制。
本文引用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10902982
全站熱搜